近一些地區在進口冷鏈食品或食品外包裝中檢測出病毒核酸呈陽性,引發了社會對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的關注。
11月12日,武漢衛健委發布消息稱“發現3份巴西進口牛肉標本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。
11月13日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,因從印度進口1批凍墨魚3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病毒核酸陽性,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,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印度水產品生產企業M/s. Basu international (Unit I)(注冊編號為462)的進口申報1周,期滿后自動恢復。
進口冷鏈食品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,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病毒。11月7日至11日,天津接連查出冷鏈從業者感染,冷鏈食品外包裝也被檢出病毒。此前,大連、青島等地的局部疫情也均與進口冷鏈食品有關。冷鏈這塊潛藏風險大,冷鏈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也是有多種原因的。首先,病毒耐低溫的特性使其在冷鏈食品表面更易存活。其次,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,因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受封存場地、檢測能力、消毒設施、人員配備等因素限制,難以做到對所有批次取樣檢測,難以發現所有病毒。
因此,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9日向全國印發《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》,要求在進口冷鏈食品*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,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。海關、交通、衛生、市場監管等各部門各司其職,進一步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,在源頭管控。食品檢測就是樣品的前處理,至于樣品前處理(樣品的制備和對樣品中待測組分進行提取、凈化和濃縮的過程)這塊是食品檢測的重要環節。在整個食品安全性的檢測分析中,70%~80%甚至更多的時間用在樣品的前處理上,而給實驗帶來的誤差有60%以上來自樣品的前處理。
食品檢測中的樣品前處理,已經成為食品行業中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,在樣品檢驗過程中,對于檢測樣品的處理關系著檢測結果的真實可靠。
冷鏈防疫還需協同作戰!上海凈信有不同的前處理產品可選擇,以下是食品樣品制備的解決方案!